乳胶微球又称聚苯乙烯微球、PS微球等。具有不同结构形态和分子量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,由于在其表面引入不同官能团使其具有比表面大,吸附性强,力学性能好,方便回收利用等优点而在很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其中聚苯乙烯微球(PS)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微球材料,随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研究成为了高分子科学研究的新领域。聚苯乙烯微球具有高分子微球材料的通性,如粒径小、比表面积大、吸附性强、分散性好、易于改性和修饰等。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、电化学检测、催化剂、吸附剂、色谱填料、涂料等领域。
乳胶微球常见问题:
1.如何选择乳胶微球得粒径?
一般选择粒径小的乳胶微球,则需抗体量多,精密度与线性相对较好:而选择粒径大的乳胶微球,则所需抗体少,精密度与线性相对较差,相对于小粒径,大粒径灵敏度较好。
2.一般情况下微球浓度大概是多少?
整个测定体系中,微球浓度大约在0.01%左右,更多的是与试剂本身规定的线性有关系。
3.蛋白(抗体)与微球偶联前,微球活化时间越长,效率越好?
需根据实验情况具体分析。如酸基微球活化所需时间很短,一般以10-20 min为宜,长时间活化反而会降低偶联效率。
4.在使用离心方法偶联乳胶微球,一般需多大得离心力?
离心力与所使用乳胶微球粒径有关,一般粒径为70nm左右微球大概需13000g/min离心30 min以上,粒径越小所需时间越长,离心力越大。
5.蛋白无法吸附到微球上?
可通过多种方法改进。如加入更多的蛋白:去除微球表面活性剂,释放其蛋白结合位点:引入中间物,将微球与蛋白相连;改变缓冲液等。
6.标记时加入了大量蛋白,但是仍然无活性?
可尝试改变蛋白加入量,从而改变蛋白与微球结合的空间构象;使用表位稀释物,占据微球上的部分蛋白结合位点,防止蛋白靠的太近。
7.乳胶微球与抗体偶联后,当时没有发现凝集,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,这就是什么原因?如何控制与避免?
这种情况一般是偶联效率低造成。当体系中蛋白不足或其它原因,使微球表面在交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,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蛋白反应,结果发生聚集。可以加一些阻断剂BSA等解决:另外,也可提高微球交联率。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是因为微球偶联蛋白后,相互之间由于携带同种电荷关系,比较稳定(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),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,遇上彼此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。
8.乳胶微球自凝现象如何控制与避免?
乳胶微球自凝现象与许多因素有关,如高电解质浓度、表面价电荷被中合、或置于某些不利环境(血冷冻时)。
1)当电解质浓度升高到某一水平,使得表面负电荷被掩蔽,乳胶微球之间发生接触便产生凝集,故高离子强度缓冲溶液不可使用,缓冲溶液浓度一般不要超过50mM。
2)对负电荷乳胶微球,不能使用正电荷得缓冲溶液(如Tris缓冲溶液)。
3)在长期贮藏时,悬浮介质pH应至少保持在比乳胶微球表面基团pKa值高1-2 pH单位。
4)高浓度乳胶微球容易促使胶体不稳定,故乳胶微球浓度以低浓度为宜,乳胶微球也不能受冷冻,否则会凝集。
5)偶联时,将微球加入蛋白液中,而不是将蛋白加入微球中。
6)偶联时,振荡加快反应
总之,其原则是在微球与蛋白偶联前,减少其在高离子强度下与其它微球接触的机会。
9.为什么抗体偶联至基微球后,即时检测效果很好,但置于37℃2天后,抗体活性会下降?
1)乳胶微球含有表面活性剂,导致乳胶微球自身出现自凝现象,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。可偶联之前进行清洗,避免偶联乳胶微球聚集。
2)如果通过共价反应结合的抗体活性失活,常见原因是抗体质量差或试剂过期所致,可检查试剂是否被污染,试剂中是否出现自由流动白色粉末、持续性团块等来判断。
10.乳胶微球偶联抗体后与抗原进行反应,效果不明显是什么原因所致?
1)抗原与抗体不匹配:
2)包被得抗体量下足:
3)抗体使用量虽多,但偶联效率低。
11.如何储存使乳胶微球稳定性高?
1)降低储存温度到2~8℃;
2)降低储存液中的封闭剂浓度,防止抗体被替换:
3)确认储存液中无能与抗体竞争的杂质,防止长时间取代抗体:
4)使用低浓度缓冲液储存,如MOPSO、MES、HEPES等。